永琨参加了宴会,弘旺确实有几把刷子,自从他和二阿哥走得近了之后,二阿哥出招没有以前那么急迫了,倒是有那么点像模像样。所以永琨对弘旺很满意,本来像这样的场合闲散宗室是不参加的,但是永琨还是找到了办法把人带了进来。
中秋节夜宴更多的是君臣同乐,所以一群人在一起就是行酒令作诗词,颂扬皇帝文治武功,歌颂天下歌舞升平。
经过几代尚书房教育,也经
过将近百年的文化熏陶,这些满人权贵们也像模像样地做起了诗。
就像弘阳这种不擅长的人在来之前也背了几首幕僚们捉刀写出来的作品,为的就是应付这样的场合。
弘晖也是丁点诗词做不出来,这一点压根比不上康熙和雍正,然而人家会欣赏。下面送上来一首新诗,他能点出其中的亮点,把人给夸一顿,场面显得其乐融融。
弘旺和一群堂兄弟们坐一起,大家虽然分开了十几年,但是早先都认识,在一起长大,对于大家的诗词水平弘旺也是了解的。
他就忍不住说:“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咱们分别了这十几年,怎么瞧你们在诗词一道并没有多少进益。()”
???????“恏?????()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弘旺大大方方地说:“我在关外流放了那么多年,能记得几个字已经是当初尚书房先生们的功劳了,这些年来连个纸片都没见过,怎么可能会有进益。反倒是你们,该比我强些呀!”
弘杲说:“娘胎里都不带这些,就是后来学了也没有多少墨水在肚子里。不瞒你们说,我这人在这一道上并没有什么本事。我额娘能写几句,我阿玛也能凑出来几句,轮到我是一句都不会。”
一群人笑了起来,弘星说:“你还想着自己写,我从来就不写,人家写的我拿来背一遍就行了。”
弘昼就笑:“而且要挑写得不太好的,要是有那一鸣惊人的可千万别用,要不然就真的露馅儿了。”
几张桌子边的人听了这话都哈哈大笑,弘晸举着手中的杯子说:“来来来,以茶代酒干一杯。”
因为这时候弘晖身边都是些大臣,宴席又进行了一段时间,此时接近尾声,所以这一群血脉比较近的宗亲们都抓着瓜子儿边喝茶边嗑,在一边说闲话。
大家都极力避免去谈论朝廷的事情,也不想谈论宗室内的事情,所以能聊的也就是些风花雪月。
不知道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