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粟内史。
也就是有了造纸术印刷术,许多政令才能顺利推广,同样大大减少了许多徇私舞弊的空间。
这是嬴政搞出造纸术和印刷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至于户籍,也是最为严格管理的,也是大秦现在有着自上而下极其完善的行政体制,这才可以牢牢掌控基层。
户籍分为四种类型:勋贵、官吏、农民、市商。
详细记载户主籍贯(原籍、现籍),身份和爵位,居住地(郡、县、乡、亭、里),家庭成员(姓名、年龄、人数、相貌),与户主关系等。
信息变化在乡一级及时更新,每人的户籍和身籍也必须及时更新。即便是孩子的信息也要,孩子是三岁开始上户口。
嬴政划分户籍类别只是为了区分身份和阶级属性,为了更好做好权利限制,至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嬴政并不打算干涉,故而只分大类不分小类。
农民向来是百业生产者,对于农业生产以外的普通手工业以及牲畜养殖,不需要多加干涉,在保障盐粮的基础上让百姓自由发展即可。
而对于分田也是以户为主,大秦的一户是典型的小户口。
普通平民,是父母、儿子儿媳,加上孙儿辈为一户。
如果有两个成年儿子及以上还不分家,收的赋会打着滚的翻倍。
为的就是打散大家族,组成小家庭,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管理,减少地方宗族势力。当然还有一些更积极的原因,例如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劳动积极性,但是主要还是以上两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不是孩子一成年就立刻要求分家,是因为还有徭役兵役,家里不能彻底没有劳动力,起码留一个,这样是为了必要的生产。当然,极度紧急情况下,所有男丁也是都要顶上的。同样现在农业工具落后,只有两个壮丁一起才能效率最大化。
分田是每户四十亩。
其中十亩用于种植果蔬桑麻棉等,不收取田赋,但会收取少量税金。
还会分宅,不过不是宅院,是宅基地一处。宅基地也是一大亩的面积,这是为了给普通百姓留出一些院落可以种些家用果蔬。
这个数量的田亩是这样的一户之家精耕细作之下最高能忙得过来的,可以养活一家并且还能稍有剩余,但是又不足以多养活成人,尤其是男丁,尤其是还会因为多一个成年男丁而缴赋翻倍,这也是逼家庭分家。
因为帝国太大,土地良莠不齐,土地分为三等,为上中下三等,上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