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参见吴王殿下!”
等罗耀国和冯云山寒暄过后,罗大纲上前就要下拜,却被罗耀国一把扶住:“罗大哥,我府中不行叩拜之礼,作揖即可。而且罗大哥你这些日子在南洋可是劳苦功高,为我拜上帝教、会立下大功,封侯在即,更不必跪我了。”
罗耀国之所以要在1853年把罗大纲这样的天国悍将从冯云山那里要来派去南洋,当然是有理由的。
因为1853年、1854年是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荷印当局和兰芳共和国之间的战争在1850年就开始了。而到1852年时,在沙捞越的石隆门构筑炮台,准备大举入侵兰芳。而时任兰芳大总制的刘生又企图通过出让兰芳部分利益,出卖婆罗洲华人各公司,以换取荷印当局放缓对兰芳的吞并步伐。
而1853年、1854年则是荷印当局大举进攻婆罗洲各华人公司的年份,在荷兰殖民者的优势武力下,除了已经依附兰印当局的兰芳,其他的华人公司全部覆灭。
之后,处于孤立状态下的兰芳共和国距离亡国,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所以罗大纲在1853年下半年,以太平天国助海峡殖民地领事的身份,带领他麾下的骨干数百人,携带数百支褐贝斯和米涅式抵达兰芳后,婆罗洲岛上荷强华弱的形势就瞬间逆转!
罗大纲带去的骨干可都是久经考验的太平天国老兵,人数还有好几百,这数目在中国不算什么,但是到了婆罗洲上可就厉害了。毕竟入侵婆罗洲的荷兰人和当地的土兵本就没多少,而且也没装备米涅式线膛枪,也没有太平天国特有的“百步弹”。所以几次交锋之后,荷印当局就挡不住了,被打得节节败退。
不得不在1854年初和婆罗洲的华人联军签署的和约,承认这些华人公司包括兰芳在内,都是“独立之地”,不属于荷兰东印度当局。
而罗大纲下南洋的时候,还顺手把拜上帝教给带去了。罗大纲自己兼任了南洋教区的主教,在领着婆罗洲岛上的客家人同荷兰人作战的同时,还发展出好几千信徒。
依靠这批信徒和手里的军队,罗大纲在战胜了荷印军队后,干脆放逐了之前投靠荷兰的大总制刘生,立了罗芳伯的后裔罗中华为新任大总制,还领着罗中华和一些婆罗洲华人公司的首领,搭乘刚刚开通的旗昌洋行的班轮来南京参加国人大会了。
“下官兰芳总长罗中华参见吴王殿下。”
一个剑眉星目,皮肤黝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