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上的挡泥板做的大一点,直接盖住半个后轮,那这个区域是不是能印上一个广告?
而除了这个区域,车架前面的三角区,也能搞一个塑料板弄广告。
甚至还能更激进的在车轮上搞一个静态广告,平时骑行的时候不显眼,等车停了,车轮上的广告就能看清了。
东方厂是干什么的?
拍影视剧!
而影视剧,上映之前,最需要宣传了。
如果把这些广告位做成可替换的,再搞来大批量的自行车,是不是就能起到宣传作用?
啧
张秦川坐回沙发上,敲了敲脑袋。
想法很好,就是细节上不好操作,广告能收回一定的成本,剩下的这玩意该怎么租?或者怎么收费?
扫码支付什么的,肯定不现实。
公里计价这些,想都别想,想让现在的老百姓接受这个,如果这玩意骑一次要花好几块,那就直接凉了,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啊?
那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免费让老百姓骑?就当给自己以后的影视作品打广告了?
不行不行,这太单调了。
张秦川吐了口烟,他到现在都记得张厂长的话,不要怕麻烦,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铺开,往大了搞,做的就是名气。
那现在就算他想免费搞一批自行车放在长安城,那这个借口该怎么找,才能显得高大上?
或者说,该怎么操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想要把一件事利益最大化,那就铺开了搞,这个道理张秦川懂,但铺开也得有人帮他,如果想达到广告效果,这自行车就得成规模的投放。
不是几百辆,而是以万辆为单位的投放。
那这样一来,可不可以用捐助的名义,给长安捐一批自行车?
反正都不指望用这个赚钱了,那索性就当捐出去了,免费给大家骑!
我不要钱了,这不就是捐了嘛?
但捐自行车,又跟捐警察不同,捐警车有人家市局、各个派出所的警察受惠,人家知道这是他张秦川上道。
但捐给普通市民自行车,让他们免费骑,张秦川又能落到什么好处,就只打广告和名声?
能不能再波及点其他人?
想到这儿,张秦川又有了新的灵感。
既然都不要钱了,那管理方面总需要人吧?
总不能从东方厂出人去管理这些捐出去的自行车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