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总,之前考虑到第一代产品的应用市场相当狭隘,所以市场运营部目前就招聘了两个人.”
话说的很委婉。
鲲鹏1号无人直升机除了一些特殊的科研机关单位有可能采购,在民用级别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客户,现在要市场运营部门干什么?
她招聘的两个人也不是跑业务的,只是在做市场调研和其他一些还准备工作。
“嗯,明年下半年开始之前,框架要搭设好”
“罗总,真不考虑融资的事情?”
宋琬这时候插话道:“像无人机研发这种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项目,尤其是在前期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资方来参与,是一家科创型企业走的常规套路哪怕试着接触几家,最后谈不成也能看出市场对这类产业前景的预判情况,相当于一次免费市场定位了。”
她小心翼翼的维护罗阳的面子。
你缺钱,找愿意投资的人谈一谈。
谈不成也行,起码知道无人机产业目前被市场看好和预估的价值有多少。
其实在宋琬看来,谈不成是大概率的。
因为以她了解下来的情况看,研发进展不容乐观,起码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鲲鹏科技属于纯粹的投入型企业,哪有什么资本愿意长时间的看不到收益而投资?
又不是做慈善。
即便有随手布局的那种,能给出的资金也不会超过50-100万。
这点钱,起码要走30%以上的股权。
而且只够支撑到明年上半年。
所以只要罗阳愿意接触投资机构,清楚的认识到鲲鹏科技在外界资方眼里的实际价值之后,自然会变得现实起来。
宋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她看好这个产业,并且打算入股。
当罗阳在外面遇到挫折之后,她愿意拿出300万左右的资金,换取公司30%-40%的股份。
届时在她人脉资源的支持之下,鲲鹏科技必然迎来明朗的前景,未来创业板不在话下,A股或是港股上市也大有可能
心里盘算着这些,她嘴角不由自主的微翘了起来。
“钱的事情不需要你们担心。”
罗阳挥了挥手,对着吴小燕道:“这周注意公司账户,我会再注资225万进来。”
为什么是225万?
因为创业之初,投入75万,第二笔2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