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而鸠知先却有些得意。自以为自己的文章比此文更有建设性,鲁文封心中暗自欣喜,觉得这位探花也不过如此。而第二个榜眼的文章正是鲁文封的破贼策,鲁文封确实是才华横溢,他早已下压定了要考兵法,他的策略思想与袁崇焕的“节节相顶”战术不谋而合。此外,他还绘制了一张北关州各城联防图,对各城的兵力分配、照应联络都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鲁文封的文卷一读完,朝廷众位大臣都刮目相看,纷纷交口称赞,就连秦尚也点头不已。老皇帝看着下面大臣的样子,心中也十分满足。
然而,与其他人的称赞羡慕不同,鲁文封心中却苦涩不已。他开始怀疑状元人选是否早已内定。此时,高吉终于拿出第三份文卷开始宣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北贼之强在于骑,可筑墙连城分之,两城之间一墙而连,整个边关城池可形成防御网体系。然后利用大夏地利迫使北贼不得不退,或者不得不在我方选择之地而战,并战而胜之。”
子墨的文章以李凌的开头句作为开篇,原本他想换一个抬头,但无奈地发现再没有其他更好的话语。子墨的策略借鉴了李凌修长城之法,变通修短长城,将两城之间连接起来,慢慢组成防御长城网。子墨还将整个帝国北部城池关隘用线连接起来,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这才是长城的真正修法。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正是由许多短长城连接而成,子墨能抓住重点,确实才华横溢。他的策略是先稳住大局,再配合家学的兵法分析破骑破敌之策,利用大夏地利迫使北贼不得不退,或者在我方选择之地决战。
当子墨的问卷一念完,整个殿内的人都忍不住交头接耳,纷纷认为其描绘的策略比上一篇更胜一筹。就连宣读文卷的高吉也激动不已,他认为这策略极佳,这届秋试的状元非子墨莫属!
他读完之后,不禁连声赞叹:“好!好!好!这真是一个出色的策略!”各位大佬的表情各异,太子想象着这些成就将来会成为自己的功绩,而四王子则在学子间扫视,想要找出这个策略的制定者。一些忠诚的老臣,如丞相侯成等人,感到欣慰,认为大夏朝廷后继有人。而一些野心勃勃的大臣则开始担忧,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失落的莫过于鸠知先,他作为进考第二名,却未能进入三甲。而最开心的则是秦尚,他认为这个策略或许真的可行,毕竟这个大帝国的承受力远超过当年的秦国。
老皇帝欣赏着下面的反应,故意问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这些老臣精明得很,当然知道是时候拍马屁了。于是,不少大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