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情况属实,我们应立即增援。”侯成却有些犹豫:“陛下,即便夏帅奇袭成功,北贼可汗呐曼未必会撤军。若他拼死抵抗,京都城将陷入危局。”侯成的担忧虽显谨慎,却也揭示了前线的严峻局势。
众人逐渐明白,夏弘盛已成功奇袭金阳城,并擒获了漠北呐曼大可汗的二王子,这无疑断了北贼的后路。虽是大功一件,但能否将功赎罪尚待观察。整个局势仍充满变数,众人心中不禁忐忑不安。
在关键时刻,秦尚却选择了反攻,这让一些人感到困惑和不满。他们认为,保持防守态势就已足够,何必冒险激怒北贼?然而,秦安和侯成两位将领的意见却产生了分歧。秦安主张积极配合秦尚军团进行反击,以支援前线;而侯成则持保守态度,建议先稳固防守,静观其变。原本两人的意见各有支持者,但当更多人参与讨论时,大多数人最终倾向于侯成的观点。这是因为许多大臣的财富都集中在京都,他们认为只要守住京都,自己的利益就不会受损。因此,随着人数的增加,意见反而变得不那么客观了。老皇帝也对此感到疑虑,决定等待明日的军情回报再做决定。
第二天中午,朝廷终于收到了确切的消息。通过夏元兴的信鸽急报以及其他如武州军团、庆州军团等各路消息,老皇帝确认漠北军队已经撤退。这一消息让众人欢欣鼓舞,京都的守卫压力瞬间减轻。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支援秦尚军团。老皇帝也松了一口气,几个月来的压抑终于得到了释放。他意气风发地下令:“命令各军团立即驰援秦尚军团,追击北贼!谁能擒获贼首呐曼可汗或其大儿子,朕将重重有赏!”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武将们更是群情激愤,纷纷请求出战。
一日,一日的时间说不上长也说不上短,如果在现代社会导弹都飞了地球几圈了,而在现在的大夏帝国,一日的时间也一定程度的决定着此次大战的走向。而一日的时间,漠北的鹰部和格林狼部就穿过了太昌山,主要也是因为之前战斗山上的落石把路边河流填了一大半路变的宽了一倍多,也好在此时此地冬季水少不至于水溢路面。随后是吃了大亏的蛮乃部紧跟其后,不过这么七八十万人马还有许多牛羊,一两天是撤不完的,所以有些没捞到什么好处的又贪心的一些部落就趁最后的时间四处抢掠,呐曼可汗也没有过多指令,只传话各部撤向金阳洲大营,草原联盟以前也大多是这种做法,因为一可以让各部落有自己去打秋风的权利,因为草原联军为了不影响战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战斗没有胜负前不准各部落私自抢掠,胜负前指定部落去抢掠的都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