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你今天在四种他胜处法中随犯一种以后,你第一个过失,你就不能再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所谓的菩提资粮指的是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换句话说你忘失菩提心,你失掉了菩提心,你修诸善法都是魔业、都是生死业。我们讲大乘、小乘,这两个乘的力量不同,这个乘只有佛法叫乘;一贯道、基督教也修善业,但是他们没有资格叫乘,因为他没有到彼岸的力量。
就是基督教、一贯道他们去布施,或者去做慈善事业,这样的善业能够使令他们在人天当中得到一个安乐的果报,但是安乐的果报消失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他这样的一个善业,不能引导这个生命从痛苦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力量。
菩萨在修善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构成乘,你所有的善业能够趣向无上菩提,是来自你的菩提心跟正知见,这就所谓菩萨的戒体。所以你的菩提心被贪瞋痴烦恼消灭以后,你虽然广泛的受持菩萨戒法,但是你已经不是在摄受菩萨的菩提资粮,只是在创造人天的善业,是这个意思。第二个「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前面是就着浅位的资粮位的菩萨说「你不能去积集福德智慧资粮」;就着深位的菩萨所谓加行位的菩萨,特别是暖、顶、忍、世第一这四加行的菩萨,假设你犯到了四重戒法,你不能在你的现生的生命当中得到这种清净的意乐。清净的意乐是指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内心当中有我空、法空的智慧,所以他内心是清净的,没有这种爱取的杂染。
换句话说,「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表面上你虽然行菩萨道,表面上你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本质上来说,你的一切的善法已经不再随顺于无上菩提了,所以你已经不是在行菩萨道了,叫非真菩萨,一种表面的菩萨,不是真实的菩萨。这一段是说明若犯到重戒,会产生这两个严重的过失。
戊二、明舍不舍
己一、标简品类
说明舍掉戒体跟不舍戒体的差别业,这当中分成三科,先看己一、标简品类,说明重戒的品类:
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
「菩萨若用软中品缠」,软就是轻微下品的、或者中品的,是用下品或中品的烦恼来犯四重戒法,这样子是不舍菩萨净戒律仪;必须要上品缠犯才名为舍。所以这个地方有别于声闻戒法。诸位在研究菩萨戒要注意,声闻四重戒法的犯,只要因缘具足就犯戒了,比如说你说杀戒:杀戒就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