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以接受,但是不要毁谤。为什么不毁谤呢?
因为你内心当中「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你要相信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不要对自己的虚妄分别心太有自信,对佛陀生起强烈的归依心,这样子虽然你暂时不信解,但是是列入开缘的情况。
我们的佛法有小乘的教法,有大乘的教法。小乘的教法,以天台智者大师的判教是列入思议境,就是说它引导你观察三界的果报是不净、苦、无常、无我,如果我们稍微冷静一下观察,你也能够感觉得出它的存在。但是你说我们这一念心具足十法界的因果,说我们这个打妄想的心「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把这个打妄想的心拨开来,跟十方诸佛功德的心拨开来,说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就是不思议境,你就不容易了知了。所以在我们的佛教史当中,你可以看得出来毁谤小乘法的人少,但是毁谤大乘佛法的人多,因为大乘佛法刚开是仰信,是仰信的。司马迁做《史记》,把古代圣贤的故事记载下来,司马迁做完《史记》讲出一个偈颂来表达他的心情,他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就是古代的先圣先贤、那种忠臣烈士的德行就像高山一样,我一时爬不上去,但是我的心情心向往之。我想我们修学大乘佛法也是这样,你一定要依止归依的心来修学大乘佛法,你要依止虚妄分别心,你就处处障碍。你看智者大师说「学习 大乘的真如有五品观行位」,就是要这五个次第:第一个是随喜,你刚开始对真如是随喜。
什么叫随喜?随顺欢喜,勉强自己去随顺欢喜,随喜读诵,一开始先随喜的意思就是你先接受下来。你为什么接受呢?你就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你相信大智慧的佛陀是真实的功德,随喜读诵,然后你再深入的去读古德的批注,产生胜解,然后为人演说,然后再依止这样的真如理,开始从空出假生起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任何一个人刚开始都是随喜真如,不是先证入真如才开始继续修的,都是先承认、先承当下来。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修习 大乘佛法的心态只有一个,「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你对佛陀一定要有强烈的归依心,你才能够把大乘佛法学好,这是一个重要的心态。
庚二、对人明犯
辛一、叹己毁他戒
壬一、染违犯
前面是讲到法的一个犯戒情况,这个是讲人。人包括两个:第一个是一般的众生,第二个是说法的法师。对人明犯有三科,先看第一科的「叹己毁他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