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我们说一下「轻毁法师」。基本上佛法修学的根本功德在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们可以讲一句话,一个佛弟子离开了三归依,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三归依当中最重要是归依法,佛陀的真法,但是这个法本身没有演说的力量,它这个法没有自我表达的力量,法必须有佛陀出世的演说,还有历代的善知识,所谓僧宝的住持,代代的相传。所以我们为了归依法的缘故,也连带的归依佛、归依僧。这个地方为什么会轻毁法师呢?可能这个法师的身口二业,身业的威仪、口业的表达有一些瑕疵出现,所以我们就很容易轻毁法师。
这个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今天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亲自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说法,因为大菩萨圣人他的身业庄严、口业表达也是特别的美妙,你就不容易犯到这一条戒了。不幸的是我们今天生长在末法时代,这些圣人都相继的灭度了,弘传正法的法师多分都是凡夫,所以内心当中虽然有正法,但是他的身业、口业也有一些瑕疵,我们对法师生起恭敬就有困难,因为他的本身的确是有过失。
怎么办呢?智者大师提出一个譬喻说:我们听闻佛法的心情,就像是一个贫人在求宝物,一个贫穷的人他追求宝物,但是不幸的是这个宝物不是放在干净的地方,它放在垃圾堆里面,你为了追求宝物的缘故,你必须忍受这个垃圾,是这么回事的。
不然你怎么办呢?你不能说有垃圾,我连宝物都不要了。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上说:一个听法者的心情,你要事师如佛。就是对于升座的法师,你把他当佛看待。
为什么把法师当佛看待呢?以法师来说,你把他当佛看待、把他当凡夫看待,对他来说不增不减,他也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问题是你把这个说法的法师当佛看待,宗大师说「你就像是听佛说法一样,得到佛的加持」,你把他观想成佛,结果你自己得到像听佛说法一样的力量,你看你自己得到这么大的受益!
所以这个意思就是,「但见其法,不见其过」,这是一个听法的心情。你今天是跟他学佛法,他身口意有过失,他要自己调整自己,这个是约着我们自利的功德。
站在利他的功德来说,基本上每一个人的得度各有各的因缘,这个法师你不契机,但是有些人他的根性契合这个法师的法,各有各的因缘。
结果经过你的毁辱以后,其它人对这个法师也没有信心了,没有信心,这个人他得度的因缘就丧失了;这个法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