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比他们读的书更多。我能沉得住气,他们就坐不住。”
马寻点头表示认可,朱标还真的就像是一些人心目中正统的接受过儒家教导的储君模样。
朱标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其他人说什么不要紧,爹娘常说我是儒皮法骨。我是不大认可的,我还是偏儒。”
这话朱标可能自己都不信,马寻自然更加不信了。
他知道朱标学的就是朱元璋那一套,什么儒家不儒家的不重要,能够踏实的办事就最重要。
可是有些时候名义等,那也是需要在意。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千多年了,而且儒家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
大不了学一些前朝的人,不断的往儒家的思想当中塞入新内容,不断的去注释、理解新的经义等。
以前的不少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儒家只是一个统称,内部也有很多的学派。
朱标笑着开口,说道,“舅舅知不知道我曾经也一心向往圣人之道,想要成为儒家弟子?”
看到马寻摇头,朱标就解释说道,“我自幼受儒家教义教导,自然不可能不受熏陶。”
这一点马寻肯定是相信的,自小就是受儒家子弟的教导,要说半点都没有影响,这显然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朱标继续说道,“大约是我十二岁,就是我回老家的前一年,那会儿我被爹娘骂惨了,我也是幡然醒悟了。”
朱标十三岁的时候回过一次凤阳,一是祭祖,二是希望借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
也是在那一次,朱标沿途巡视,知道鞍马勤劳、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到老家后认真访求父老,所过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
所以说朱标虽然出身富贵、习于安乐,可是他知道真正的民间是什么模样,知道百姓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这一点比起朱樉等人强了太多,那几个最多就是了解军中的一些情形,最多了解一下京城百姓的生活状况。
“那会儿一个儒生和我说北宋不限制土地兼并,所以民间土地流转很多,百姓乐意生产。”朱标笑着开口,“都说读书人心眼多,想着元朝的包税,也想北宋的土地流转。”
马寻脸色一变,顿时说道,“这人,其心可诛!”
北宋不限制土地兼并,看似是可以让土地流转起来,可以激发一些人的劳动力、生产力等等。
可是结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大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