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不难。
让人去往上一直堆“东西”即可。
比如长城,比如乐山大佛,比如《永乐大典》,只要人肯花时间,肯下力气,终有一日能建成。
但圣上要建的,是要抬高天下数以万万计百姓脚下的“阶石”。
从上古时期,“礼不下庶人”为始,文化就与庶人无缘。
广开社学,是圣上给了庶人获取礼仪、知识的机会,开启民智,是给了庶人一把推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庶人还要自己去找世界大门,万一门开错了,还可能会跌入万丈深渊。
而实用之书,就是圣上为庶人选择了一扇世界大门,庶人只需把钥匙插进去即可。
可是,圣上选择了这一扇世界大门,不是天然存在的。
这扇世界大门,要内阁去亲手建造,内阁要对上百万卷中进行甄别,弃之糟粕,取之精华。
再将这些“精华”,以最简洁,最直白的语言,编纂成一本,或几本薄薄的书。
任何一种“精华”,都有上千册,都有上千卷,都有上千万字。
内阁要做的,是将之压缩千倍。
微言大义。
还得是能让世人都能看懂的微言大义。
自古以来,最微言大义的书莫过于《春秋》。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它以鲁隐公为始,鲁哀公为终,以简洁的语言和隐晦的表达,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
内阁却要记载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文、地理等等实用之学。
不仅要写,还要去让人践行,实用之学,不经过实践怎么行?
张居正几人都绝望了。
这哪辈子才能完成圣上的期望啊。
张居正不是个喜欢推诿扯皮的人,但这时,还是忍不住出言试探道:“圣上,要不,再想想?”
高、胡、李、陈也是如此,抬着头,露出了唏嘘的面容。
朱厚熜忍俊不禁,摇摇头,提醒道:“朕都说了,让你们择与善者同书,不是让内阁独自完成,你们啊,总想着什么功劳都集于自身。”
人啊。
总是想着尽可能得好处。
就和成祖文皇帝下令编纂《永乐大典》,后人就只记住了主持编纂的解缙、姚广孝,其他的,皆以一个“等”字概括。
万千功劳,都归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