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是通达大乘佛法,你还是要以二比一的比例,佛法的时间要占二、外道的学习只占一。
这意思就是说,虽然菩萨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应该要学佛法、也应该学世间法,因为《瑜伽师地论》上说「菩萨求法当于五明中学」,其实五明当中只有内明是佛法,其它都是世间法,但是我们应该有本末先后的次第,你刚开始要先学大乘法,然后再学小乘法,然后再学世俗的典籍,不应该错乱这个次第。
壬四、专学异论戒
异论就是佛法以外的典籍。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求善巧,深心宝翫,爱乐耽味,非如辛药而习 近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越菩萨法,他没有遵循菩萨正确的修学轨范。
怎么说呢?因为他对于异道论,对于外道的论典,以及诸外论,就是世俗的论典,他是研求善巧,他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深入研究,而成就一种善巧的智慧,就是熟能生巧,他可以用各式各样的角度来说明外道的宗旨跟世俗的内涵。
他有这样的心得,他就把这些外道论跟世俗论典「深心宝翫,爱乐耽味」,他把世俗的典籍当做宝翫,宝物一样的爱乐,以此为乐,爱着不舍。也就是说他认为这就是生命究竟的归依处,这个就是整个生命当中所要追求的究竟的功德,而不是把外道的典籍跟世俗的典籍当做辛药来亲近学习,辛药就是一个苦辛之药。
我们在用药有两种:一种是长时间可以服用的,补身体的;一种是你有某一种病,比如说感冒,感冒的药是对治的,没有人身体好又吃感冒药,那就会伤气的,因为感冒是发散的。外道典籍也是一样,他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有一时的因缘偶一为之、偶尔的修学,不能够把它当长期服用的。如果我们今天对外道典籍「深心宝翫,爱乐耽味」,那就是犯到了菩萨的戒法。
这一条戒完全没有开缘的情况,因为前面的舍内学外戒,他对佛教是未精研究,换句话说他还有在研究,一方面研究佛教、一方面研究外道,只是说他对大乘佛法没有深入,所以他有种种的开缘,有些人根机利。但是这一条戒不同,这一条戒他等于是把外道的典籍当做归依处,这样子连基本的三归依都失掉了,所以这条戒自然就没有开缘的情况。
我个人修学的经验,我出家以后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大乘佛法、研究小乘佛法,我十年当中都没有看外道典籍、也没有看世俗典籍,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